引領教師專業成長,打造數位教學新典範
從單點突破到生態融合的完整數位教學支持平台
為了讓數位教學的樣貌更具體,我們將教學實踐歸納為三種模式。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分類,更是一條清晰的專業成長路徑,引導我們從點到線,再到面,逐步深化數位融入教學的層次。
"在關鍵處,創造高效互動的火花"
在傳統教學流程中,策略性地選擇一個教學環節(如課中評量),運用單一數位工具進行突破,快速提升互動性與即時性。
"優化教與學的流程,重塑學習的樣貌"
將數位工具系統性地融入教學結構,例如利用平台進行「組內共學」與成果分享,讓數位應用成為優化特定教學流程的關鍵。
"建構無縫的學習環境,讓深度學習自然發生"
數位成為學習發生的環境與生態系統。老師完整運用平台,貫穿「自學、共學、互學、導學」的完整四學結構,引導學生自主探索、協作共創。
個人化預習/複習
小組合作探究
跨組分享比較
總結與精準指導
這四個環節可依據課程目標靈活混搭,構成一堂完整的數位學習課程。
選擇一堂課的一個環節,勇敢嘗試一個數位工具,例如用 Kahoot 進行課堂測驗,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。從最簡單的工具開始,建立信心與經驗。
開始規劃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,讓學生將小組討論的成果上傳到 Padlet,並進行線上畫廊互評,串連起「組內共學」與「組間互學」。
以 Google Classroom 為核心,課前派發自學影片,課中引導協作任務,課後指派個人化 PaGamO 任務,建構一個完整的數位學習生態。
此圖表僅為舉例,旨在說明不同工具對應「四學」環節的適用性。
提供影片教學與練習題,並有「學習地圖」追蹤學生進度。老師可輕鬆指派任務,實現差異化教學。適合想讓學生在家自主預習或複習的老師。
強調「診斷式教學」,透過測驗找出學生弱點並自動推薦客製化學習內容。適合想有效率地為學習落後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的老師。
強大的「課堂互動系統」,提供即時投票、分組搶答、同儕互評等多元工具。適合想讓學生積極參與,並即時掌握學習狀況的老師。
簡單好用的即時問答系統,讓課堂評量變得有趣互動。特別適合單點突破型的數位教學入門。
線上白板工具,學生可以貼上文字、圖片、影片等內容,非常適合小組成果分享和組間互學活動。
完整的班級管理系統,方便老師派發作業、發布公告與收集學生成果,非常適合做為數位教學的起點。
結合「學科知識與戰略遊戲」,學生需答對題目才能攻佔地盤。能大幅提升孩子的學習意願,讓練習不再枯燥。
專門的「英語學習」平台,提供豐富的影片、遊戲和聽力練習,讓孩子在充滿樂趣的環境下自然學習。